电  话:0573-82287029
传  真:0573-82287029
手  机:18768322188
邮  箱:hongrunfz@qq.com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福特路276号
 
辐照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辐照资讯 /
辐射化工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6-11-27 13:38 访问次数:
  辐射化工是以采用辐射技术为主要加工手段,生产化工产品。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辐射化工成为继传统化学工程之后的一条全新的化工技术路线,是化工领域的一支新的产业分支。但目前,相对具有1.5万亿元规模的我国化工产业,辐射化工仅有极少份额,但辐射化工是传统化工不可替代的工业项目。 
 
     2000年底,我国的辐射化工的产值已达到63亿元,估计2007年底达9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50亿元。2007年底,我国已在运行的电子加速器生产线100套,在建加速器33台,总的功率已达8258 kw。大于30万居里r辐射装置101座,其中超过100万居里的31座。热缩材料及制品、辐射交联电线电缆是辐射化工的两大主导产业,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有3家已经上市,目前,我国辐射化工产业以年均超过20%速度在增长。特别是2007年这一年,辐射化工战线喜讯频传,沃尔核材继中科英华、深圳长园上市以后,第三家上市,吉辐、宏商和深博改制成功,爱邦国产加速器出口……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让我这个辐射化工铺路“小石”兴奋得夜不能寐。
     辐射化工骄人的成绩,主要因为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旺盛,促进辐射化工高速发展;国家政府支持,国家发改委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辐射化工类项目占30%,支持资金由几十万至上千万;“中国同位素和辐射行业协会” 组织各种活动推动辐射化工发展。特别是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每年都召开专业研讨会,如2006年11月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全国辐射化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讨会”,2007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首届全国辐射加工行业青年创新论坛”会,2007年11月在宁波召开“全国电子辐照加速器技术发展与行业标准研讨”会。这些研讨会的召开,就是辐射化工发展的“催化剂”,加速辐射化工的发展;当然全国辐射化工的发展,必须靠企业发展,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创造了自己企业文化,带领企业职工,在辐射化工发展的大道上,勇于探索、潜心钻研,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是:周和平(沃尔)、吕晓义(惠程)、徐晓文(长园)、吴梅林(西普)、周云(红商)、唐卫平(久远)、李世宏(天邑)、陈德才(黄石辐照)、陈学斌(双流热缩)、王玉江(吉辐)、苗润中(百格威)等,是他们这批人为辐射化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水有源,树有根。我国辐射化工源头在哪里?在吉林市,吉林市辐射化学研究所——中国第一个辐射化学中试基地。1986年国家科委新技术局编辑的“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是这样评述的:“我国自1965年在吉林市建立第一个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后,生产了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膜和管,用于人造卫星、潜艇、通讯、电气设备上等十几个方面,性能可靠,为国家解决了重点任务的急需。”这里指的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就是吉林市辐射化学研究所前身——吉林石井沟联合化工厂辐射化学中试车间,代号65号车间。经与国家科委和省、市科协商,吉林市政府于1979年9月批准,将吉林市联合化工厂辐射化学车间改为吉林市辐射化学研究所,此所主要研究方向定位于辐射化工工艺研究。
     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建设,历经沧桑,耗时20多年。自从1965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下达(65)科计张字1064号及(65)财综曾字965号文批准,在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建“辐射化工中试车间”,与1965年10月动工,1967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安装上海先峰电机厂生产的2MeV,0.1毫安电子静电加速器两台,自制配套的辐照电线、辐照聚乙烯膜和管的装置,研制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小型的扩张装置,保证国防军工用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制品和辐射交联聚乙烯电线的急需。
  1973年开始二期工程建设,由一机部机械研究院机电研究所承担中试基地3MeV,5—10毫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研制,因十年动乱,一托10年之久,于1984年进厂安装,能量降为1.5 MeV,束流1毫。就这台加速器,为我们研究大口径的辐射交联热收缩管还是出了力、立了功。
     1984年中试基地进入第三期工程建设。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科字(84)777号文批复吉林市辐射化学研究所关于“辐射交联新型热收缩材料工业试验项目”试验,投资675万。同意引进美国RDI3MeV,40毫安大功率电子加速器一台,该项目于1988年经国家计委验收合格,综合评语是“该工业性试验任务的完成,为我国的热收缩材料产品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在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建设过程中,与其它科研单位协作完成许多科研任务。其中较重要的是:首先与长春应化所共同合作,我们生产的辐照交联聚乙烯热收缩管和膜,首先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用于沈阳松林机械厂研制的歼七和歼八的飞机上;用于我国潜艇上;用于葛洲坝电站过江电缆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825部队完成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用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
     1981年与成都电缆厂合作,承担研制了全塑通信电缆接续用大口径辐射交联聚乙烯热缩套管,1982年2月通过鉴定,评语是:全塑通信电缆接续用辐射热缩管主要性能和运行试验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符合RS—81—01。O型技术条件。由成都电缆厂生产。为通讯电缆附件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2年——1985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水利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共同承担国家科委下达“六五”攻关项目,即“多相聚合物辐射交联热收缩材电缆附件的研制”,辐射化学研究所承担材料成型、辐照工艺和扩张工艺及设备研制,于1985年10月在武汉通过省部级科研成果鉴定。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试基地又接受国家科委下达的“多相聚合物辐射交联热缩材料电缆附件”的新产品试制任务,经三年的艰苦奋战,在武汉高压研究所的帮助下,于1987年十月进行省级鉴定,开创我国辐射交联电缆附件工业化的先河。获国家科委火炬技术奖。
续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提供辐照聚乙烯交联电线以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耐温等级为125℃、135℃辐照交联聚乙烯阻燃电线、电缆,被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于1992年列为推广宣传项目,用于北京人民商场、毛主席纪念堂、吉林市百货大楼的改建上。
     由于吉林辐射化学研究所引进大功率辐照电子加速器,为我国加速器研制单位和生产单位提供样机,供他们参观和全面的测绘,加速、促进了我国辐照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生产和发展。
  中国辐射化工的发展,与中国第一个辐射化学中试基地的贡献与作用功不可没。中试基地研制辐照装置,辐照交联聚乙烯连续扩张装置,电缆附件异型件的成型、扩张工艺及装置都具有自有知识产权资格,目前大多数辐射交联热缩材料生产企业还在使用着。中试基地是中国辐射交联热收缩制品和辐射交联电线、电缆两大主导辐射化工产业化之源头——当之无愧。
 
附:
     回顾中国第一个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在我国辐射化工发展的地位及作用时,不能忘记给予中试基地建设的倡议者和支持者们。
     首先,不能忘记的是老专家钱宝功(应化)、张志诚(应化)和企业家张宝臣(联合化工厂),是他们首先倡议要在吉林市建立辐射化学中试基地。钱宝功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辐射化学专家,他与张志诚先生是长春应化研究所辐射化学研究室的带头人,他们在60年代就考虑如何将他们的研究室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们提议得到吉林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厂长张宝臣的响应,共同向国家提出建议,在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建立一个辐射化学中试车间。承担长春应化所的科研研成果的中试任务,主要任务是:辐照交联聚乙烯、辐照合成聚甲醛、辐照合成有机玻璃、辐照合成聚丙烯酰胺等项目。
  不能忘记,李芳臣、李凤鸣(吉林市科委)、潘秀苗(国家科委)、严一匡(乙级部)、赵文彦(中科院)、马成厚(水电部)同志等这些上级机关工作者们,他们高瞻远瞩,给予中试基地建设以热情支持;出点子、搞策划、请专家论证,终于使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得以批准并发展壮大起来,他们独具慧眼,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核能的和平利用,让后人铭记于心。
     不能忘记,中试基地建设的成功是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结果。上海先锋电机厂、北京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长春应化所、武汉高压所、吉林一塑、吉林六塑、上海原子核所等单位都为中试基地建设给予无私的、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每每想起都让人感动。
     不能忘记,中试基地开拓者们,当时由省内各化工单位抽调一批优秀青年参加基地建设,是他们坚韧的意志和决心,使中试基地发展起来。他们是:王雨天(吉达教授)、史天义(科大教育)、金光川(烟台电缆)、周世良(高工)、巩连生(研究员)、刘海生(高工)等人。
     基地建设的前20年中,面对着十年动乱,技术落后,原料缺乏,信息闭塞的局面,而且仅有的两台200瓦小功率静电电子加速器,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处境的艰难,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些对辐射加工的未来也曾感到茫然的人们,还是执着的相信国家已经投资几百万,一定有它的道理,不能轻言放弃,一定要坚持。一直到1984年,国家又决定投资700多万元,引进大功率加速器,才迎来辐射化工的春天。他们为这一天到来献出了青春,有的人在这里工作一生,一直到退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辐射化学研究所的老所长郭洪生同志,放弃机关处长职务,在所最困难的时候来所工作,为所发展倾注自己一生精力,直到退休。退休金虽不足700元,但他无怨无悔,甘当辐射化工发展“铺路石”。
     不能忘记,国内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来基地,给予指导。他们是马瑞德(上海科大)、陆裕清(上海科大)、哈鸿飞(北大)、陈欣方(吉大)、孙家珍(应化)、徐俊(应化)、张丽华(应化)、齐翠珍(应化)、袁淳智(武高所)、屠俊良(上海电缆工程处)、刘峰(北京供电局电缆所),他们不仅为中试基地发展给予帮助与支持,而且在辐射交联热缩管及热缩电缆附件推广应用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向中国第一个“辐射化学中试基地”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上一篇:辐射化学
辐照加工网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福特路276号  电话:0573-82287029  18768322188
技术支持:辐照中心